查看原文
其他

冥想即自由

cosmosrepair 禅与宇宙维修艺术 2019-04-23


 |作者: Jade, co-founder and CEO @ BES ( blockchain economics studio ). entrepreneur, ex-finance, crypto enthusiast.



练习冥想一年左右的时间,一方面切实体会到冥想对于生活的实际改变,一方面逐渐发现周围人群对于冥想概念的陌生,偏见或迷茫。这篇文章仅以个人视角粗浅介绍冥想,希望通过分享个人经验和一些实际的入门方法,让更多的人跨越第一道心理门槛。

——引言


冥想如同印度的瑜伽,是几千年前就起源于东方的形式,接近打坐,静坐等禅宗概念。西方将冥想叫作meditation,并把一个古老的,高门槛的""神秘仪式"变成一个大众化的"产品”,就像推广瑜伽成为流行全世界的健身内容。同样地,冥想最开始作为一种“锻炼"在发达国家的流行,也是一开始由一批精英KOL (如硅谷科技大佬,好莱坞明星)推广,进而成为某个圈层的文化,并且开始被科学界广泛研究。还记得那张年轻的乔布斯在空无一物的房间里冥想的照片吗?他曾经不止一次公开地说,自己的伟大创造一定程度上归功于致幻剂和冥想。但抛开这种个人案例,冥想不过一次生活方式的升级,是关于快乐,这个人类最简单,也最难以达到的状态的科学。


     

我最早开始冥想是在练习瑜伽之后。瑜伽身心内部感受的关注和探索,是区别于其他运动的最重要特征。比如,跑步等运动训练呼吸来提高动作的稳定和耐久,但瑜伽却认为一切动作训练只是为了更好地呼吸。然后有那么几次,我在瑜伽最后几分钟惯常的shavasana (通常在练习结束之后,有几分钟静坐或仰卧休息的体式)过程中,有了一些神奇而神秘的体验。例如一个创造性idea的进发,某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觉画面的出现,还有一次,因为突然想到并释怀了一件旧事,竟然无法控制地流下了眼泪。那种感觉就像发掘了身体里的宇宙,观察内在,奇妙无穷。



真正带领我进入常规练习的,是一款移动app,headspace。 这其实很有趣,因为冥想的其中一个作用就是教会人们远离现代科技戒不掉的瘾,结果却是一款手机app把我带入了更健康的精神生活。创始人Andy Puddicombe 20多岁辍学来到西藏学习冥想,结果成了一名藏传佛教僧人,游离世界佛教地区10年,直到回到伦敦,慢慢有了创建今天headspace的想法,他也是软件里所有音频内容的那位温暖男声本人。Andy把冥想的产品化做到了极致,让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一个移动终端轻松地开始练习,把门槛降到了最低。Headspace连多语言都还没有做,没有花过1分钱推广费用,就已经有了200多个国家的2000万用户。App内容分为两条线,一种是从0学习冥想的进阶练习,从最简单的技巧开始;一种是不同场景下的特殊练习,比如针对社交,运动,睡眠,工作,恐飞等,专门的引导练习。后者是我认为极有创新意义的设计,它彻底扩展了“冥想"这一相对狭窄的概念,把产品内容扩展到了所有与人类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相关的需求。甚至,由于创始人在几年前被确诊癌症并现在还在治疗当中,headspace里还有专门针对癌症患者的冥想内容。



那么什么是冥想?最简单的程序是,找到熟悉安全的环境,闭上眼睛感受周围的环境,声音,从头顶到脚趾scan down每一个身体部位当下的感受,然后彻底进入对呼吸的关注,除此之外什么都不需要想。刚开始可以从一下一下跟着呼吸的节奏数数,后来就可以把数字也抛弃掉,只把注意力停留在观察一呼一吸,每当发现自己思维走神,就温柔地拉回来,“观察"一下自己走神的想法,然后放下它,回到呼吸上。如此维持10-30分钟,一天可以进行1-2次。所以,冥想的目的是由有意识的思考,进入潜意识的观察,而这正是人类大部分时候灵感和创造力的主要来源。剩下的所有都只是细节,并没有什么真正的“进阶”,只是重复地去感受。


冥想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关注“当下”。人的焦虑只可能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过去(对过去的后悔,失望,不舍等情绪),一个是未来(对未来的担忧,恐惧,控制欲等)。婴儿为什么快乐?是因为他们的大脑里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他们专注于当下的一个声音,一项观察,一种感受,但是当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就会完全“放下",并不与下一秒产生关联。婴儿也不会对任何东西有所假设,比如当看到一只杯子,成年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只杯子,本能的联想是喝水。但婴儿会像第一次见到一只杯子一样,先观察它的颜色,形状,用手去触摸他的质感,查看底部和里面,敲击地板发出声音,放进嘴里尝尝它的味道。他们在用五感接收更直接的信息,所以他们对世界更加敏感,有创造力。


所以,集中注意力在“呼吸”上的意义,正是因为呼吸是当下的证据,线索,入口。而除了当下,我们并不拥有任何东西,一呼一吸过去,“当下”也变成了“过去”,也成了该“放下”的东西。通过有意识地进入潜意识状态,我们看见了大部分的“念头”只是一种幻觉,生活本不必如此不堪重负。真相其实如此简单,而我们偏要给自己设置层层障碍,淹没了本能的直觉。



为什么要冥想?人的大脑和身体-样,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有巅峰和衰退时刻。如果说运动是对身体的刺激和训练,以维持年轻健康的状态,冥想就是对大脑。这是科学可以解释的部分。那不能解释的部分呢?


那就是意识。刚才提到,冥想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去“观察你自己”。比如你发现自己刚刚走神了,在想一件白天让你很在意的事情,或回忆昨晚的一个梦。这时候“观察者”出现了,告诉你自己,OK,你在想一件事情,但其实这件事没那么重要,只是你的一个念头,现在应该放下它。那么问题来了。是谁在观察你自己?是另一个你吗?那这个你是谁呢?在一些通俗的说法里,这个“我”是“高我”, 对立的是“小我”,但这个“高我”,也就是科学研究的对象“意识”。


抛开科学研究,单从对生活的实际影响上来讲,区分高我和小我是一种可以训练的习惯,并且贯穿于每时每刻。比如有一天你与恋人大发脾气,但此时你开始观察自己,你的高我发现并告诉自己,这其实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你只是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它过去就好了。你就这样冷静下来,不同于以往,需要发泄很长时间,需要别人的安慰和道歉,虽然你知道这并不是对方的错。这样的例子可以有很多,所以冥想的技巧可以变成一种思维方式和情绪管理的习惯。简单地说,你时时刻刻都可以进入冥想状态。当你在处理某种具体问题的时候进入这种状态,就意味着不再存在“你”,“我”的对立概念,而是“这”的客观概念,你对自己肉身的观察,和对环境与别人的观察没有本质区别。你会轻易地摆脱情绪对自己的控制,能和平地与自己和这个世界相处。


冥想的终极追求是什么?由于难以量化,冥想的效果也需要时间积累产生质变。但一路上,你总会遇到一些阶段性的“神秘体验”。最近的一次,我进入了一种状态,平生第一次感觉到了“时间”的质感。我感受到自己用呼吸在抚摸时间,感受到时间是一头巨大而温柔的鲸鱼,有它自己的皮肤,自己的呼吸。我感到那是自己离“宇宙”最近的一次,不仅仅新奇,而且好玩有趣。有时候,冥想中会突然跳出来一个画面,一个句子,一个想法,让我顿悟了生活中很多重要的道理。


冥想是对自我的发现,是一次向内的旅程。就像瑜伽的目的并不是去完成高难度的动作,而是通过更难的动作去检验简单体式的完成。冥想虽然能带给我们很多惊喜的发现,但那并不是它的目的。所以,我无法回答冥想到最后会带来什么世俗意义上的“进步”或“成功”,它没有任何目的,但常常惊喜满载。如果非要去定义和总结,冥想对我来说是对自由的追求。如果一个人可以不为境遇所困,而常有内心的宁静,那就是我对自由的终极定义。


冥想是宇宙温柔的邀请,通往未知的自由。


最后我想推荐一些入门的书籍:

(1)The Power of Now by Eckhart Tolle

(2)Why Buddhism is True by Robert Wright,Stealing Fire by Steven Kotler

(3)Code of the Extraordinary Mind of the Extraordinary Mind by Vishen Lakhiani



推荐App: headspace;calm;

·end·


禅与宇宙维修艺术

账号:cosmosrepair


To see the world,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walls,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That is th purpose of life.

——Walter Mitt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